从这里结束,从这里出发 | 第五届全国“阅读领航员”教师培训概览

2017-08-21

前言:

        从8月13号—8月16号为期整整四天的第五届全国“阅读领航员”教师培训已经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老师、讲师、导师们也已经回到各自的教育园地。但这个夏天的课堂、讲座、结下的友谊,总是值得细细回味。在暑假的最后阶段,愿我们这个夏天一起汲取的力量和激情,能够陪伴我们一起开启新学期的征程!

        如果想阅读更多后期整理的一些讲座实录,以及参加担当者行动下学期的线上读书会等活动,欢迎关注阅读巴学园(ID:ddzread)

 

胡红梅:图画书群文阅读课及11年班级读书会之路


1.png


迎着朝阳,又盼来了精彩如昨日的新一天的研习,主持人们每次“先闻其声,再见其人”的精彩亮相,让台下所有的老师,不禁跟着轻盈婉转的歌声,转着脑瓜儿四处寻觅歌者,实属有趣!今早的暖场游戏由陈秀英导师带领着老师们进行绘本《鹤民国》的角色扮演,绘声绘色的语言演绎为大家开启今天的图画书群文阅读专题课程。

首先由两组代表老师为大家进行《遮月亮的人》《梦的守护者》的群文阅读设计的说课。不得不说,我们的老师们真的都很有货,思维、条理也是极为清晰。在昨晚小组成员们之间互相讨论和想法的碰撞与融合中,大家对群文阅读似乎都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掌握。我们的女神胡红梅老师也做了精细的点评!并且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用导图表达丰富的情绪》的图画书群文阅读课。通过《菲菲生气了》和《你感觉怎么样》的这两本绘本带领孩子们发现作者是如何表达情绪的。胡老师课堂上语言的灵动,如行云流水,恰到好处,有趣的课堂,精妙的语言,不知俘获了多少人心。

在学习如何上好群文阅读课堂的同时,老师还为我们做了群书阅读的专题演讲。台下不禁传来一阵一阵对胡老师赞叹,胡老师宛如一位民国时期里边走出来的才女,她那纤细的身姿却满载着书本的力量,一笑一颦,动人至极。这与热爱阅读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但更多的,是胡老师对教育事业的那份热爱与执着,那些日夜里对课堂,对学生的思考和坚持。在讲座的最后,老师送了我们这么一句话:一事专注,便已动人;一生坚守,便是深邃。

做一件事,做到十分是为了做好,做到极致一定是因为热爱!也许,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像红梅老师一样,有一天,可以开自己的讲座,有自己的工作室,但是,我们却能够和她一样,和张同庆老师一样,用一颗热爱教育的赤子之心,带着孩子们阅读,体验百态人生。去见证每一个稚嫩懵懂的生命,因为有阅读的陪伴,让爱的种子在心底生根发芽!



雪野:童诗课《担心》及童诗讲座《思维的力量》


2.png


有一天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在哪一天,或者那一天的一部分,或者几年,或者连绵很多年。

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他最初听到的大概就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唱出来的童谣、儿歌。14号下午的日程是童诗模块。王志娟老师的童谣体验开启了这个模块的学习。《数字歌》《从前有座山》《洞庭山上一根藤》《粽子香》《十二生肖歌》《十二月歌》《稀奇真稀奇》《你姓啥》《吃瓜歌》《轻轻》等一首首充满趣味的童谣、童诗,大家用歌,动作等方式演绎出来,充满趣味和节奏的民间童谣带我们回到童年。

雪野老师在童诗公开课开始时对孩子们说:在我的课堂上没有错,只有更棒。在这样的鼓励下,课堂从刚开始只有熟悉的两个孩子举手,到后面有一半的孩子举手,并且有很多孩子多次举手。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担心”孩子们看到了不同程度的担心。雪野老师通过出示一群小鸟飞过树梢、鱼、蚂蚁等不同的图片,通过让孩子们思考,看到图片会“担心什么”来打开孩子的思维。课的最后,雪野老师分享了自己创作的童诗《担心》


担心

雪野

鸟儿飞进树丛,

叶子会不会划破它的脸?

鱼儿飞快地游,

怎么踩刹车?

 

蜂王想找第19278个孩子说说话,

能顺利地叫到?

蚁王没玩睡前,

要不要听蚁兵报数12345……

 

抬头或低头,

睡着或醒来,

我都担心这些事。

可是大人总说我:

小孩没心事。

 

在讲座《思维的力量》中,雪野老师从检视自己的课开始说起。10岁左右的三年级孩子的思维是最适合写作儿童诗的,一二年级是婴幼儿期,他的思维光怪陆离的想象体现得最为充沛,到三四年级的孩子语言积累日益增多。所以在原有的想象力还没有褪色的情况下,语言积累紧紧跟上,想象和语言紧紧搭牢,诗歌就喷涌而出。就像由原先的地下暗河涌出地表,可能是地下泉,也可能是地面的河流,诗歌的创作本身如此。

那思维的力量到底是怎么样的力量?想象力,就是创造力。一旦失去创造力,是因为想象力匮乏了。在思维的发展中,想象力应该是不断得到发展、推进的。

思维的发展,推动想象力的激扬。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并驾齐驱的。在课堂上不能和孩子说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只有在大学里面才会跟大学生说,并且用这些去分析诗歌。而同孩子交流,是要跟他们讲:想别人想不到的,想别人不敢想的。不重复自己和他人的答案,像阳光一样发散出来,想别人想不到的是在文学创作中做的的思维的第一步。真正的思维的高度,是想别人不敢想的。雪野老师说,希望这节课可以给老师带来启发,不仅要做眼保健操、课间操,还有做思维体操,思维的老化比身体的老化还要快,这可能是大家没有想到的。

紧接着雪野老师出示了一组同题诗歌,他说这些诗会彻底打破老师们的阅读经验的堡垒。不管觉得自己的阅读积淀有多么丰实、强大都是如此。这四首诗和花有关,每首诗分别由一个男老师和女老师来读。雪野老师对老师的朗读做了现场点评。并且说,任何人的朗读声音从聆听的方式灌耳,只要是诗歌,一定要唤醒画面感。所有的情感不是文字,而是文字背后的画面和意境。朗读要远离播音腔、远离朗读腔、远离主持腔,要朴实、真实。汇聚情感,不要情感浮于表面,朗读读的是自己的心。控制情感,就是那捏住了节奏。引领孩子走进诗歌,从朗读开始。但是大陆目前还没有人研究儿童诗的朗读。儿童诗的朗读到底有哪些特点?解读儿童诗的唯一办法就是读,而不是赏析。

此外,老师们千万不要觉得儿童诗简单,觉得它简单是因为没有好词好句。雪野老师说他写儿童诗,一生都用不到一个成语。他曾评论一个诗人,一生只用了三百个字,他用三百个字建构了华文儿童诗的最高峰。什么是儿童诗,最清浅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情感,就是儿童诗。儿童诗的读者是十岁以下的,所以童诗和幼儿诗必须关注语言的清浅。儿童诗不承担语文教学中字词句教学的功能,它传递的是美,字词句要通过其他文体。小学教材中现代诗分量很大,本身就要求老师要有诗歌素养。教材体的诗歌不提倡模仿,但是自由体的诗歌、艺术体的诗歌要怎样进行模仿?目前这一块的探索还需要去突破。

最后雪野老师说,他愿意蹲下身子、趴下身子,只要孩子踏过我们的身体,就能接触到春光般明媚的春天。


周益民:《海龟老师3-天上的声音》观摩课及讲座《整本书阅读——基本文体与操作方式》


3.png


这个模块,首先由三位老师围绕着《海龟老师3-天上的声音》这个文本现场展示了这本书的导读课和交流课。通过这三位老师的课,周益民老师自己也临时设计了一堂交流课。向在场的老师们呈现了,如果是在他自己的班级里,他会如何进行。

在讲座中,周益民老师先理清了“整本书”的概念:“整本书”是相较于文选式教科书而言,单篇选文是民国时期,叶圣陶老先生那个时代提出的。绘本属于整本书,但平时的阅读教学一般会将绘本单列,此处的整本书指的是文字书。那么,一个作家的作品合集属于整本书吗?这样的作品集,文与文之间没有太大关联性,似乎和课本中的单篇文选更接近。现在,问题清晰了:“整本书”指的是,有一定的故事连续性的长篇、中长篇或中篇小说。

孩子们的阅读,存在着教学的整本书阅读、自由的整本书阅读两种方式。这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功能不同,承载的目标也不同。两种方式,缺一不可。孩子们的自由阅读,随时随处,皆可进行。教师,当重点探讨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

另外他还分享了教学的整本书阅读承担着如下四个目标(上海张小兵、倪峰):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认识并掌握阅读不同文本的一般方法;形成包括意志力在内的阅读能力;促进个性化阅读趣味的形成。并且通过《俄罗斯娃娃的秘密》、诗集《梦的门》、《西游记》这三个案例为我们讲解了课堂教学中该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操作。


伍苹:写作公开课和讲座《作文教学的选题、剖题和追问》

 

4.png


在写作公开课上,伍苹老师通过自己“找身份证”的真实经历开启了这堂课的主题。并且让孩子们分享他们“找东西”的经历。你找过什么?为什么找?怎样找的?找到了吗?通过这些问题充分打开思路。课堂中她还就动作描写方面传授了几大法宝。法宝一:慢动作回放,拆分动作,注意动词的连贯和变化。第二个法宝,把情绪写进动作中,注意词语的轻重缓急。动词的准确运用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如:快迟到了,我()起书包()出家门。法宝三:动作描写可以和心理活动,心情变化、神态、语言描写等自然结合。

在讲座中,伍苹老师说上课比讲座难得多。课堂需要和孩子共同生成,每次上课前都会惴惴不安。

伍苹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经历,此前担任过26年的老师,在成都的一所有名的公立学校当了12年老师,做得还不错。晒课、评优、学科带头人。第13年的时候,遇到了瓶颈。而且很难突破,于是辞掉了公职,考研究生,考进交大。在学习期间思考是否可以跳脱小学教育的樊篱,进入小学作文的探索。所以她做了一个尝试,办了一个文学社。后来效果惊人。研究生毕业后拒绝了两个很棒的工作,注册了一所学校,做了苹果树下。十几年,没有做分校,目前有几千的学生。

学生作文和作文教学常见的问题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逻辑混乱,无情无趣;千篇一律,剑走偏锋。作文指导无效,习作点评乏力,兴趣缺失,思维固化……作文怎么教?伍苹老师认为“唤醒”,这是我们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但是所有的唤醒都是以儿童的频率为准。选题——定方向;剖题——找素材(这是打开思维的过程);追问,挖细节。这三个方面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首先是选题,很多老师想知道到底要让孩子写什么。要让孩子喜欢写作,从选题开始。教材中的作文题目,要么太老套,要么太大。要让孩子喜欢写作,就要让他觉得这个选题是很有意思的。上个学期伍老师带了五年级的班。五年级应该进入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面。选题应该有立意上的考虑。我最开始选的题目是《找》《捉》《一堂怎么样的课》,这让助理有点奇怪,为什么选这么简单的题。因为考虑到学情。刚刚从四年级升到五年级的孩子们,需要先通过这样的选题培养,后面再拔高。

教材的题目是一个载体,训练背后的点是什么?训练的是中心立意,还是动作描写?我们要选取最适合孩子的。关于选题的几点注意:大力开拓选材途径。只要源于生活和生命的题材,源源不断,永无止境。如果老师有这样的本事,学生就能找到这样的选材。因此选材可以来自孩子们的生活,来自书本阅读,来自节日时令。这也是很好的素材来源,例如中秋节、端午节的包粽子、划龙舟等等。包括中国的鬼节、西方的鬼节。这些都可以是孩子选材。第四点,可以来自突发事件。描写是需要练习的。声音、服装、事情,都可以是描写的对象。第五点,可以来自老师个人的成长经历。如老师的童年经历过什么事情,也可以让孩子来写写。第六点,来自社会事件。第七点,来自教材。对于一线老师,选题主要来自教材。教材中的选题做修改,如放大、缩小或者改变。如写春天的小雨点,可以改成写“春天的发现“,这是放大的动作,就不一定写春雨。还可以缩小,我爱家乡的…,如改成,我爱家乡的名小吃、茶……关于太阳的想象文或记录实验,调整为“写几句关于太阳的比喻句”。孩子的想象是可以逼得出来的,他们是天生的诗人。想象作文,假如世界没有了音乐,调整为“流浪狗的城市生活”。

选题要有层级性。例如写春天,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写春天,在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四年级可以加入方位描写,五年级可以加入“移步换景”,六年级可以写话题作文,如“心中的春天”“鼻子里的春天”“家乡的春天”。所以层级性很重要。每学期开学初,我们学校的老师都会不厌其烦地探讨这个学期孩子的学情。

例如:动作描写的几个层级

三年级:使用慢动作回放法,拆分动作。

四年级:注意动词的精准选择和动作的连贯性。

五年级:注意动作背后的情绪,细微动作突出人物性格。

六年级:动作描写和其他描写自然交融,服务主题。

选题为教学服务,为训练点服务。无论选什么题目,都只是载体。最重要的是背后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剖题,是解决孩子选材单一问题的金钥匙。

剖题示范一:礼物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呢?当时上课的老师,只想到妈妈送给我的具体的礼物。可以把这个选题网状剖开,让孩子可以有很多选择。如从角色入手,可以是我送给别人的礼物,或者是别人送给我的礼物。先把思维打开,然后再收回来。

第二,性质。这个礼物的性质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非实物,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次鼓励……这些都是礼物。第三,喜好。这个礼物一定是我喜欢的吗?可能是正合我意,大失所望,或者带来麻烦。第四侧重点:选礼物,备礼物,收/送的过程,收/送礼物后发生的事。当我们把思维发散之后,会发现这是一张大网。

剖题示范二:找

找的“对象”,可以是物品,可以是动物、植物,方位,人以及其他,如答案、友谊、幸福、阳光。所以通过这样的剖题训练,会让孩子呈现出非常多元的面貌。 

关于剖题指导的几点建议:

1.抓关键词,在关键词上做文章《走近……》、《昨天的……》、《书》《属于你的精彩》……不同的题目,有不同个数的关键词。有些题目没有出现关键词,如《一堂……的……课》。

《社会第一课》,哪个是第一关键词,是“社会”还是“第一课”?什么是“课”?是启发了我,教育了我,叫“课”。而“第一”,是此前没有的。那“社会”呢?学校、家庭是社会的部分吗? 

2.剖题中的创新思维

现在最需要创新思维的是老师。

用文学的语言解释“台灯”是什么?

老师1:是黑夜的眼睛。

老师2:台灯是妈妈的呼唤。

由于孩子长期在老师的训练下,我问家长时,家长统一给出的答案是“照明的工具”。台灯是一个犹豫者,始终在开和关之间。台灯,是和金榜题名相关的东西。

 我们可以在很多题材上做文章。聆听孩子,用儿童的视角来选材。

第三:追问,通过和孩子的互动、追问,唤醒孩子对细节的关注,对主旨的提炼,达到本次写作的训练目的。

 


佟画:读懂孩子的行为密码


5.png


有过五六年留学法国经历的佟画老师说她不怕在很多人的场合讲话,但此刻她有些紧张,因为她面对的是一群山村的老师们。曾经这个全体对她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她分享小学六年级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经历。第一次看到乡村老师跳舞时候她笑出来却被老师叫出来罚站,骂她不爱国。这个经历曾让她耿耿于怀。随着之后去法国念书,遇到了七十多岁有爱优雅的法国房东奶奶,房东每年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折得整整齐齐,带着佟画老师去偏远地区与那些老人们生活交流,没有献爱心做慈善的做作,一切联结顺其自然发生,这些经历也让佟画老师对公益,对乡村多了一份理解和看见了更真实的群体。于是有了她之后十多年去乡村給老师分享讲座給孩子带去故事的一系列故事。

佟画老师在现场向老师们抛出问题:老师们希望看到您的学生在30岁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现场老师们给出的答案是:善良和担当;保持快乐的能力和心态;责任;仁德;心里柔软;为未来有希望;享受生活……而然现实像这样的教育有却少。

她从个体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分析了个人逻辑形成过程,取决定作用的是在“诠释”环节,我们用怎样的心态看待现象就会有为了安全儿生存还是因为安全而不断挑战自己的区别。正面教育(positive discipline)是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理解孩子背后的逻辑,在自我控制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技能。“和善”和“坚定”缺一不可,既要有对外界积极和善态的度也要有内心的坚定与尊重。

佟画老师联系了自己的经历,在她人生艰难时期遇见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超越自卑》,她愿意忍受艰难而给一个孩子生命,她说老师们要给孩子希望,希望对人很重要,是一个人做一件事的驱动力,然而多少人正在浇灭孩子们的希望啊!认识我们的思维才能控制我们的思维,当我们用积极心态去诠释的时候。我们对待生命的热情也会影响同事,爱人,给周遭营造一个非常安全的环境,让孩子有归属感、价值感。

人一生气就会说恶毒的话,大拇指掌握链接记忆和情感的中脑关节,人一吵架就同意把过去痛苦说出来,所以如果我们爱孩子,得把孩子们的记忆和美好的情感联接在一起争吵时候要冷静,不要忘记和善和坚定。孩子的内心是冰山一角。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最表层的,在孩子们错误行为背后一定是有错误的信念。而孩子们错误信念背后也可能就是父母的错误行为造成的。

佟画老师分别阐释了孩子错误行为背后寻求过度关注、权力、报复、自暴自弃这四个方面的观念。由现场老师们分享的案例一一解读孩子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的信息,这些行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家长以及老师们如何积极和鼓励性地回应。

如佟画老师说我们能成为孩子们的一盏点亮孩子的灯,乡村老师是让我们钦佩的人,水满则溢,只有自己内心怀着爱和关怀,我们才有力量去給孩子这些美好,自己越不容易,越能理解孩子的不容易,因为理解,所以慈悲。

此刻的佟画老师如此优雅自信地把生活状态展示给别人看,谁也不曾想到这个阳光女孩却经历了如此多的失去和绝望,在一次一次的困难中,她学会担当,学会责任,度过绝望开始思考人生,掌握自己的人生。

佟画老师说生命很神奇奇妙,没有人知道死之后会怎样,当一个人死了之后没有人会告诉你曾经他发生了什么。生命值得珍惜的,不要躲避和孩子们聊生死,生命的价值。因为要有人告诉他们生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要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成为自信的人,要有人去教育他们,給他们陪伴和爱。

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佟画老师送给我们每一个人的话。



钱康明:戏剧体验课


6.jpg


钱老师说佟画老师这么年轻却在公益路上行走了这么多年,但他活到了五十一岁,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场公益讲座,以前都没有时间和空间来做公益。在整个讲座过程中,钱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很擅长讲故事,并且营造一种画面感,整场讲座笑声不断。

他说,老师上课就是讲故事,老师就是表演的人,所以老师要善于用这种方式达到课程目标。他也介绍了课本剧几种情况下的区别。课本剧如果是上课的时候用,只是一种教学教法。但是如果是一次节日或者校庆,要表演一出课本剧,那就不是教学教法了,而是一个要呈现在舞台上要表演给其他人看的表演,这个时候的课本剧是不一样的。课本剧竞赛,又是不一样的,因为会有打分。只要有竞赛,就会有输赢,是一个荣誉感的训练。要得到荣誉,是需要努力,要付出代价的。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孩子知道训练是很重要的。

关于儿童剧大家都有误解。儿童剧是演给儿童看的,观看的人是儿童,而不是演的人是儿童,他有可以是成人。而且有时候是很容易就可以完成一场表演。钱老师还现场带老师做基本的戏剧体验,让老师们感受到戏剧是有节奏的。同一首歌、同一个动作不同的快慢和节奏呈现出来是很不一样的。

钱老师在讲座中让老师们迅速做出他说的一个词或者动作,其中一个是“兔子”。中国规定的兔子都是同一个动作。他说当我们老师做出来的兔子是同一个样子的时候,教的学生的兔子也会是这样,可能十几年后他给在座的老师的学生讲座时,比出来的兔子也是如此。所以从今天开始,当我们说兔子的时候,老师们可以做出不同样子的兔子。因为当我们老师自己有变化的时候,学生才会有变化。我们做的是一件影响下一代的事情。我们一直用“年”来计算变化。有些东西可以很快跟上,例如建设。但是人的变化,不是用“年”来衡量,而是“代”。台湾也是经过了好几代的变化。所以当老师自己没有改变的时候,孩子是不会改变的。当老师害怕一件东西,不敢去改变时,不敢去尝试时,也会教出不敢去尝试的学生,所以老师首先要自己改变。钱老师说自己生病之后也会想要去做一点事情。这些事情和以前想的不太一样,希望能留下一些东西给这个世界,但能留下来的不知道是什么,但是要努力的留一点。

最后,钱老师给在座的老师呈现了一些台湾环保戏剧比赛的视频,希望可以给老师一些学习的素材。通过视频案例,钱老师说老师们可以选择地方话和地方的民俗作为演出的内容。对视频案例中出现的多媒体、念白、布景、道具、服装等方面,钱老师进行了介绍和说明。

钱老师说自己很钦佩在座的各位老师做的事情。大家在各自不同的地方做事,变得更好。我们老师自己改变的同时,就是中国教育变得更好的开始。

 

开幕通讯,点击下面标题可阅读

因为遇见你,这个夏天如此美好|第五届全国“阅读领航员”教师培训


“阅读领航员”培训录播视频

 录播视频

  



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享有高品质阅读

和您一起,为中国乡村儿童带去高品质阅读,让更多的乡村孩子们超越贫穷和出身,掌握终身自我学习能力,未来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联系我们

福建省担当者行动教育基金会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鹭江道268号远洋大厦18楼C-F单元
广东省担当者行动教育发展中心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卦岭清凤荣盛创投大厦412
公益合作邮箱:ddz@dandang.org 公益合作电话:0592-2101910
关注我们